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指南(2025年)

09
2025-06

关于开展“清朗·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

04
2025-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  为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保障工作,决定自11月4日至12月20日开展“清朗·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以下6类突出问题:  (一)散布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及相关地区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领域虚假信息,捏造可能引起恐慌的灾难事故、违法犯罪、食品产品质量问题、疫情防控等谣言,特别是在权威辟谣信息发布后仍大肆造谣传谣的行为。  (二)片面、歪曲传播赛事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信息,假冒当事人或相关人员身份发声,关联翻炒旧闻旧事。  (三)发布抹黑“一国两制”制度言论,散布有关人群、民族、地域歧视的信息,挑拨地域对立、煽动群体对立,恶意损害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主要赛事举办地及相关地区形象。  (四)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相关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和发布有关虚假赛事视频,以及关联赛事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的不实信息。  (五)使用相同或者相似名称、域名、标识、页面等假冒仿冒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网站、移动应用程序、快应用、小程序;在账号名称、头像、简介、直播间或短视频背景等环节假冒仿冒相关地区官方机构、新闻媒体等。  (六)组织“人肉搜索”,故意泄露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个人隐私信息,诱导实施网络暴力;实施拉踩引战、互撕谩骂等体育饭圈不良行为,影响运动员备战和赛事举办。  各地网信办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职责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属地网站平台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排查处置,对工作落实不力的网站平台,依法依规予以处理。要畅通网络举报渠道,在各级网络举报平台开设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报专区,组织网站平台在显著位置设置专项行动举报入口。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2025年10月31日

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

28
2025-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  按照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为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  一、工作目标  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通过专项整治,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4方面突出问题,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播打赏管理功能,加强直播打赏营利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直播生态,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整治重点  专项行动期间,重点整治以下4类问题:  (一)低俗团播引诱打赏。一是裸露隐私部位,模拟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的动作,发出不雅声音,或采用特定拍摄手法、场景搭建、着装设计等方式,渲染、烘托低俗不良氛围。二是采用翻牌选妃、蒙面摸人等低俗玩法。三是使用“跪爬”“嘶喊哭泣”等引人不适方式,进行拉票或诱导用户通过打赏与主播进行互动。  (二)虚假人设诱骗打赏。一是营造“贫困户”“王妃”“精英海归”等虚假人设,冒充军人、教师、医生等身份,编排“家庭不幸”“暴力霸凌”等虚假剧情,或使用AI技术生成虚假内容,诱骗用户打赏。二是虚设“密码房福利”“送礼解锁隐藏内容”“专属观看”等互动规则,或通过“打赏返利”“累计返还”“刷礼物抽奖”等虚假宣传手段,吸引粉丝参与涉赌活动,诱骗用户互动和打赏。三是虚构“亲情陪伴”“支持青年创业”“支援国家项目”“开展公益慈善”“高价回收藏品”等名目,或搭建私域直播场景,诱骗老年人打赏。  (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一是通过“恋爱”“交友”“游戏收徒”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二是教唆未成年人盗用家长身份信息,躲避平台监管,进行打赏。三是明知用户为未成年人,仍不制止甚至诱导其打赏。四是装扮成未成年人或自称未成年人进行直播,引诱用户打赏。  (四)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一是未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以及未对单日打赏额度累计触发相应阈值的用户进行消费提醒,滋生高额打赏风险。二是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或以打赏额度为主要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刺激用户通过打赏提升网络主播和自身排名。三是为高等级、高排名或高额打赏用户赋予直播间“防禁言”“防踢”等影响直播间信息内容管理的特殊权限,吸引用户通过打赏获得特殊权限。四是在PK环节,设计“打赏入股”“验资局”等打赏玩法,助长炫富攀比等不良风气。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地网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紧扣整治重点,梳理排查属地网络直播打赏平台底数情况,完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精准稳妥推进,确保专项行动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处置力度。聚焦直播打赏存在的4类突出问题,依法严惩屡教不改的账号、平台,以及教唆、纵容网络主播违规获取打赏的MCN机构。深挖严打一批负面典型,公开向社会曝光,形成震慑。  (三)规范平台管理。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细化审核标准,完善打赏规则,制定专门管理制度,加强打赏限额、消费提醒和营利权限管理,规范榜单、团播、PK等功能应用和互动玩法,健全投诉举报和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机制。  (四)形成长效治理。要及时总结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持续加强对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的监督管理,切实压实直播平台、网络主播、MCN机构等主体责任,提升网络直播打赏问题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水平。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2025年10月26日

专题辅导企业维护网络合法权益 “清朗鹏城”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8
2025-10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10月17日,“网信惠企 清朗鹏城”专题辅导活动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市各区及相关部门、重点企业、互联网平台等120余位代表参加。  该专题辅导活动由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福田区委宣传部协办,邀请到相关领域专家重点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分析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主要问题表现、举报渠道、处置措施等,重点互联网平台代表详细讲授了平台规则和侵权应对策略。活动以生动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企业维护网络合法权益提供了详实的操作指引。参会代表表示,活动紧扣企业所盼所需,精准回应痛点诉求,指导企业快速有效维护网络合法权益,是一场非常“解渴”的培训。  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朗网络生态是一流营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擦亮“清朗鹏城”活动品牌,重拳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以清朗网络环境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伪造官方项目 夸大灾情信息 演绎悲情剧本 网信、公安重点整治AI造假、挑动负面情绪等乱象

10
2025-10
  9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灾情汛情、社会民生等领域,伪造政策文件、虚构悲情故事、滥用AI工具编造虚假灾情,侵害民众权益、扰乱公共秩序。网信、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造谣传谣行为,持续净化网络环境。  有不法分子编造“2025年国家薪资补贴申领认证通知”,以“国家补贴”为幌子,诱骗群众点击链接,套取实名信息实施诈骗。所谓“中国三农”投资理财APP,冒用农业农村部名义,伪造部委公文,以定期分红、到期返还收益为诱饵,开展非法集资活动。还有人以“扩大内需”“国家项目”为噱头,发布“参与国家项目获荣誉证书和政绩补贴”等不实信息,严重侵害群众财产安全。  9月,涉汛、涉灾害类谣言多发。有自媒体发布“广东或遭遇人类最大台风灾害”的信息,夸大事实、制造恐慌,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桦加沙”远远达不到“史上最强台风”等级。随着“桦加沙”台风逼近广东沿海地区,社交平台上出现多张所谓“深交所门前牛雕塑被拴”“车辆被五花大绑”的图片,均被证实系AI合成。河南发生区域性暴雨天气期间,多个账号发布“郑州9月16日遭大暴雨,比7.20还厉害”的内容,实为用AI技术拼凑、剪辑生成的虚假视频。  悲情故事类谣言也时有发生。有自媒体为博眼球、吸流量,策划拍摄“大凉山姑娘被拐24年后回到亲人身边”的视频。另有编造“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求助回国”剧情,用苦情戏码吸引网民、博取关注。这些行为欺骗网民感情,渲染负面情绪。  中央网信办近日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挑起网络暴力戾气、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等问题。同时,网信部门针对微博、快手、今日头条、UC等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依法查处上述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公安机关依法打击造谣传谣违法行为,假冒官方名义编造虚假项目、传播“大凉山姑娘被拐24年后回到亲人身边”“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求助回国”等造谣传谣者已被依法处罚。

图解|织密保护网,守护成长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全面推进

30
2025-09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快手、微博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22
2025-09
快手平台近日,针对快手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主榜扎堆呈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存在泛娱乐化倾向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快手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微博平台近日,针对微博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主榜高位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的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微博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信部门将持续聚焦破坏网络生态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发挥网络执法“利剑”作用,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

22
2025-09
  为整治恶意挑动对立、宣扬暴力戾气等负面情绪问题,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全面排查话题、榜单、推荐、弹幕、评论等重点环节,着力整治以下问题: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借社会热点事件强行关联身份、地域、性别等信息标签化、污名化炒作,挑动群体间矛盾。借影视作品、脱口秀、体育赛事等话题,鼓动“饭圈”粉丝群体恶意拉踩、攻击、谩骂或者组织批量举报投诉等行为。部分二次元群体、“喷系少年”组织煽动对立甚至“开盒”,或者教授买卖“开盒”技巧等。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恶意虚构散布灾情、险情、警情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伪造发布政府部门公告。以“内幕消息”等方式,拼凑剪辑或者利用矩阵账号炮制传播经济金融、社会民生、公共政策等谣言信息。虚构歪曲事件原因、细节、进展等,发布“阴谋论”等耸人听闻的信息。编造“大师”“专家”等虚假身份、人设,围绕就业、婚恋、教育等领域“贩卖”焦虑带货卖课。挑起网络暴力戾气。策划、演绎打架斗殴、恶意刁难等剧本,宣扬“以暴制暴”。传播未经处理直接展示的血腥恐怖现场画面,或发布含有虐待动物、自残自伤等极端行为的刺激图片视频。利用AI合成、视频剪辑、图片拼凑等手段,渲染美化暴力行为,制造猎奇惊悚氛围。直播中以自残自虐、“打人挑战”、持械恐吓等噱头吸粉引流,组织线上约架,并实时直播双方线下侮辱谩骂、打架斗殴等场景。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集中发布、片面鼓吹“努力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绝对化、消极化论调。恶意解读社会现象,片面放大负面个案,借机宣扬厌世等负面人生观。通过炮制所谓热搜词、热门梗、表情包、语录段子等,过度自我矮化或者渲染颓丧消极负面情绪,引起跟风效仿。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网信部门要严格对照工作要求,加强排查处置,从严处置处罚问题突出的网站平台、账号和MCN机构,督促平台做好落实整改,各网站平台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坚决堵塞问题漏洞,切实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同时,也鼓励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举报,共同抵制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等问题。

广东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典型案例

22
2025-09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10
2025-09
  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整治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非法牟利问题。(1)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2)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通过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汽车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或在评论区带节奏等,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3)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二是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1)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2)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3)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恶意诋毁攻击问题。(1)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2)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3)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  《通知》强调,要通过组织企业自查、畅通举报渠道、深入分析研判,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组织汽车企业、相关网络平台企业认真开展自查,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引导汽车企业向网站平台、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企业属地省级网信办举报反映汽车行业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问题线索。建立快速处置渠道,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一批参与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公司等代理方团队及购买其服务的汽车企业,依法打击惩治。  《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社会工作、网信、发展改革、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网络平台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网络水军、“黑嘴”的甄别管控,健全平台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争议标签、一键关联辟谣内容等产品功能,防止虚假信息误导公众。行业协会要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设。汽车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觉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要形成合力,持续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
1页,每页10条记录,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