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首批教育APP备案结果:一起小学等152款APP获通过

18
2019-12
  教育部于12月16日公布了首批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教育APP)备案名单,一起小学等152款应用获得通过。我国教育类健康APP从此将有据可查,教师、学生、家长均可在获得备案的名单里放心选用。   根据今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截至2019年12月16日,共有1321家企业提交了2279个教育APP审核申请,教育部组织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核,首批通过了152个教育APP的审核。   首批通过备案的教育APP覆盖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网校直播等多种类型。按照《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要求,教育APP企业需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备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备案制有助于在线教育行业建立完善有序监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教育APP“亮证亮牌”,也对用户提供了相应的安全保障,作为教育企业,应继续坚持诚信服务,促进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稳定、高质量发展。   在线教育行业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部分,今年以来,教育部印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引导行业向健康、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国家网信办启动小众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整治 首批清理关停9款违法违规APP

17
2019-04
  针对即时通信工具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匿名注册、欺诈诱骗、为线下违法违规活动提供平台服务等行业乱象,国家网信办近日启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整治工作,从应用展现、服务导向、商业模式、注册机制、信息内容、群组管理等方面,对各类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深入巡查和测试。首批清理关停“比邻”“聊聊”“密语”等9款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或为招嫖卖淫、售卖淫秽色情音视频等提供推广和平台服务的即时通信工具。   有关负责人表示,即时通信工具使用门槛低、用户多、传播快、隐蔽性强、管理难度大,有的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利用“匿名注册”“阅后即焚”“私密群组”服务开展网络诈骗、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即时通信工具运营者受利益驱使搭建私有服务器,使即时通信工具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平台,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损害网民合法权益,社会危害大,必须依法从严处置,全方位清理。   国家网信办将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即时通信工具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置违法违规平台及信息,规范行业行为。督促即时通信工具运营者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运营。同时,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向网信部门举报违法违规即时通信工具线索,全社会共同努力,维护网络安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用苹果ID就能借钱?警惕现金贷穿“马甲”再现

04
2019-04
  “无需抵押、不打借条、不看征信,只要有苹果手机,就能轻松借款。”一时糊涂用自己的名誉与征信抵押的校园贷、现金贷等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苹果ID”也能用来贷款,听上去就有些匪夷所思。   记者调查发现,包裹在“无需抵押、秒速放款”糖衣之下的“苹果ID贷”,其实是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的现金贷新变种,其背后暗藏诸多风险。   糖衣下的“苹果ID贷”    前段时间,微博用户“麦子俊i”碰上一件奇怪事。顾客送修的一台苹果手机的屏幕上,赫然跳出显眼的大字:“账单已违约,全额有压力可申请续约660(元)。仍不处理手机锁定,后果自负……”   因为这条热门微博,“苹果ID贷”这种新型借贷形式浮出水面,这部无法使用的手机正是“ID贷”带来的“苦果”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号称“零门槛、无要求”的“苹果ID贷”专门针对使用苹果手机、急需用钱的用户,借贷周期以7天为主。一位放贷人员告诉记者,“苹果ID贷”要根据用户的苹果手机版本评估放贷金额,通常放款不多,大都在1000元-2000元。   根据该放贷人员介绍,借款人首先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供他们审核,包括姓名、电话、学校/工作单位、手机号码登记实名时间与手机通讯录人数。通过审核后,借款人需要在自己的手机上登陆放贷机构提供的iCloud ID,将该账号与手机绑定,并打开“查找iPhone”功能。   确认借款人已绑定账号后,放贷机构会立刻修改账号的密码,让借款人无法解绑账号、无法关闭“查找iPhone”等功能。在借款期内,借款人仍可以正常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旦逾期未还清借款,其手机将被放贷机构锁定,无法使用。   此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丢失的iPhone”状态。放贷机构还会发出威胁信息,通常是要“打爆”用户的通讯录、公开其个人隐私等,令人触目惊心。   “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苹果ID贷”相关信息可以轻易被搜到,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苹果ID贷”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暴露手机信息,用户隐私难保护。一旦绑定ID,放贷方将轻易获得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照片等隐私信息,许多放贷方以此威胁用户归还本息。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威表示:“有大量用户对于苹果手机ID的重要性并不了解。手机一旦绑定了他人的ID,APP的安装、卸载会受到控制,通信情况一览无余,同步到iCloud的照片还会被泄露。”   ——“ID贷”涉嫌“砍头贷”和校园贷。根据记者与上述放贷人员的沟通,其提供的“苹果ID贷”业务涉嫌违反多项法规的规定,而这些现象在“ID贷”中普遍存在。   放贷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张“价目明细表”:“给你2000元,到手1300元,周期7天,到期还钱,可以续期,续息30(%)。”该行为不仅属于违法的“砍头贷”,其年利率更超过2800%。   ——“ID贷”引发诸多乱象。绑定ID后,放贷人可以通过苹果的远程锁定设备功能,将用户的手机锁定,甚至抹去手机的数据。多位网友表示,自己按要求绑定了ID后,放贷人并未放款,反而直接向其敲诈勒索“开锁费”;还有网友按要求还付本金利息后,被多次索取额外钱财,想要解锁手机仍然困难重重。   “ID贷”实质上就是高利贷    不少借款者起初心存侥幸,认为只不过是绑定一个不影响手机使用的苹果ID。张威介绍,很多用户只在初次使用手机时注册了账号,此后便再也不会关注相关使用和授权情况,对于绑定他人ID的后果更是不甚知晓,往往在落入“ID贷”的深坑后才追悔莫及。   “对于苹果手机用户来说,‘ID贷’虽然看似零抵押,实际上却是押上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乃至全部社会关系。”张威说。   尽管不少“ID贷”平台巧妙地套用了“手机回收”的名头,以“出租”“回购”为掩护,但专家表示,其借贷之实不容置疑。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文龙表示,不少“ID贷”实质上就是高利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而大部分“ID贷”以7天为周期,其年利率实际远远超出24%的合理上限。“如果对方要求以超过24%的年利率还款,其主张肯定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事实上,大量放贷人早已脱离法律的正轨,“打爆通讯录”“公开个人隐私”甚至“污蔑毁损个人形象”等催收手段层出不穷。   相关监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ID贷”等现金贷的变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提示,有部分机构或平台“换穿马甲”,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广大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审慎选择提供贷款服务的机构或平台,理性办理借贷。(谭慧婷 何曦悦 王辰阳)

“点赞返现诈骗”成网络新花招

27
2019-03
  “给抖音、快手主播点关注或者给作品双击点赞,帮作品上热门,操作简单,工资日结,每天不限单量。”据报道,近日,类似“网络兼职”的消息通过不少微信群和QQ群传播开来。   动动手指就能赚钱?乍听是馅饼的往往都是陷阱,果不其然,这又是一种被证实的网络诈骗新方式,报道称,用户一旦进群,往往先被要求交一些会费或押金,随之就被移出群聊,钱也打了水漂。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出现,网络诈骗方式也花样翻新。近日,腾讯110平台发布《2018年腾讯110反欺诈白皮书》。通过对2018年全年受理的1247万次用户举报大数据的剖析、侦查,结果显示,电信网络案件同比上升37%,其中网络诈骗占比高达72%。   额度低数量大维权难    “诈骗能够得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被害人趋利避害的心理,这次的‘点赞诈骗’同样是利用了被害人想要通过少量付出获得巨额回报的心理。”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暨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与传统诈骗不同的是,“点赞诈骗”利用网络的形式获得了广泛传播,能够吸引到更多人上当受骗。据吴沈括解释,传统诈骗一般是“一次诈骗、骗取多数金额”,而类似网络诈骗则是走“多次诈骗、一次骗取少量金额”的路线,以“数量取胜”。   这种做法很狡诈,也给案件处理增加难度:第一,一次诈骗的数额可能不能达到起刑点;第二,权利意识差的被害者可能会放弃追究,就当是买个教训;第三,被害者很难通过网络来追究诈骗者的责任。   公众需要多长个心眼    据腾讯110平台分析,网络诈骗团伙往往会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选择实施差异化的诈骗手法。通过对192个诈骗案例进行详细剖析,腾讯110归纳出十种诈骗类型:其中,交易诈骗、交友诈骗与兼职诈骗位列前三。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欺诈,在吴沈括看来,公众需要普遍提高“几项意识”:一是切莫贪图小利,“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一旦有机会获得与付出极不相称的回报时,一定要长个心眼。”吴沈括说;二是莫做违法违德之事,“刷单返现”“点赞返现”这类事情本来就违背社会公平诚信的要求,存在侥幸心理只能让坏人钻了空子;三是要提高财产安全意识,“凡是让你付钱的事情一定要再三斟酌,确定交易的安全性,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吴沈括说。   最后,吴沈括着重强调了用户的权利意识。他表示,“刷单返现”“点赞返现”的受害者一般都是权利意识较为淡薄的人群,要通过学习法律提升个人的权利意识。用户看到有害信息要及时举报,在受到侵害时也要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既是对个人合法权利的捍卫,又能有效遏制网络诈骗的蔓延。   维护网络空间要完善法律    随着网络技术更迭,网络空间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和公共性。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违反道德、法律的事情,而且后果严重、不易控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空间更需要设定规则、加强监管。”吴沈括说。   他表示,首先,政府应当加强信息的监管与处置能力,在“点赞返现”诈骗中提到,各用户群可能会发放相同的文案,那么相关部门就可从中入手,对转发频率高、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重点监管。   而平台是网络空间的创造者和提供者,“点赞返现”事件中,受害人被骗后随即就会被踢出群聊,很难再保留证据、举报诈骗者。对此,吴沈括建议,相关平台应当提供便利的举报途径,对刚被踢出群聊的受害人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其在群里的对话等信息,以便其维权,对于证据属实的举报要及时进行处理或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   “《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范中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义务作出了规定,包括审查义务、网络安全保障义务等;刑法里也有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规定。这些法律规范对这类行为是能够适用的。”吴沈括表示,网络犯罪的形式层出不穷,而国内互联网相关法律还不太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盗30万条个人信息叫价1比特币 “网偷”被警方抓获

25
2019-03
  暴力破解汽车金融服务平台后台管理权限,盗取大量数据放至“暗网叫卖”;篡改短视频软件,破坏系统安全防护机制,还在网上“炫技”,24日,武汉警方通报上述两起案例,嫌疑人均被收入法网。   30余万条个人信息叫价1比特币    去年11月,一篇微信公众号信息引起人们关注,“‘暗网’上有人挂售某网站30余万条用户资料信息,叫价1个比特币。”这个涉事网站负责人获此消息,焦急万分,匆匆到江汉区公安分局报警。   在互联网上,暗网犹如沉入水中的冰山,追查暗网信息的幕后黑手,相比一般的网上追踪困难得多。这名作案的黑客还声称,他不仅攻克了数据库,还拿到了包括服务器在内的全部权限,并晒出网站管理后台信息。   武汉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迅速介入调查。经查,这家网站后台管理权限已被盗取,被偷走的客户信息包括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贷款情况等,在暗网上的售价是1个比特币(时值3.5万元)。   网安支队会同江汉区分局组织专案组立案侦查。专案组民警最终查明这只幕后黑手,指向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华阳镇的一个青年男子吴某。今年1月22日,专案组在成都警方的配合下,将吴某抓获归案。   年仅22岁的吴某交代,他利用一个软件以暴力破解手段入侵受侵网站后台。他找到服务器的用户注册信息,盗取这家网站大批量、多维度的用户数据,共计30余万条。因为不了解“暗网”相关技术,他还曾向一网友交180元学费。   他没有想到,两个月时间,武汉警方就追查并抓捕了他。目前,武汉警方正进一步围绕吴某贩卖的公民个人信息流向,深挖案件线索,追查犯罪链条、犯罪团伙。   恶意篡改短视频App还在网上“炫技”    去年11月,武汉网警在网上公开巡查时发现,有人恶意篡改短视频App软件,并在网络论坛传播。网警当即将此消息反馈给开发这款软件的科技公司。该公司技术人员分析发现,这种篡改会导致核心数据丢失,尤其严重的是,篡改后的软件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境外一些暴力、色情等视频传入境内。   网安支队迅速会同武昌区公安分局成立专班展开侦查工作。他们通过分析篡改软件,比对相关信息,查明篡改软件的犯罪嫌疑人竟是不到20岁的辽宁青年郭某某。郭某某通过修软件代码并重新打包,使普通用户可突破安全机制随意浏览不良信息。根据该公司后台数据显示,已有40余万人次使用了该篡改软件,在使公司利益受损的同时,也形成很大的网络安全隐患。今年3月8日,工作专班赶赴辽宁本溪,将郭某某抓获归案。   经审查,郭某某交代了全部作案过程。他是一所大专学校就读的在校生,所学并非计算机专业。自高二起就对计算机编程产生浓厚兴趣的他,由于家里没有经济条件买电脑,竟用手机编代码10万条。他篡改这款短视频的初衷并非为牟利,只为“炫技”。   他将篡改后的“版本”连同篡改的技术细节在网络论坛上分享给网友们,一时间数万粉丝称之为“大神”。大受“鼓舞”的他又进一步篡改软件,并将其分为“免费版”“收费版”两个版本,并获利3000余元。   办案民警介绍,社交能力较差,还有点结巴的郭某某,兼职写代码、送外卖补贴家用。今年1月初,他发现经过篡改的软件的扩散已经不受控制,有些害怕,遂停止了更新。(记者 刘智宇 通讯员 杨槐柳 李振楠)

国家网信办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持续发力净化网络生态

28
2019-02
  今年1月以来,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生态专项治理工作,持续解决网络生态突出问题,截至2月25日,累计清理涉网络生态问题的有害信息4437万余条,注销违法违规账号49万余个,关闭、取消备案网站1462家。   近期根据举报并经调查核实,西陆网、米尔网发布色情低俗广告,八达网、kds宽带山网存在严重生态问题。国家网信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北京、上海等地网信办约谈和依法处置相关网站,责令其进行全面深入整改,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网站生态治理。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网络生态治理要常抓不懈、力求实效,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防止各类问题反弹反复。各地网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对不履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义务,传播低俗色情等负面有害信息的网站平台,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并及时通报曝光。各网站平台要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强化平台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环境。

王伟中: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07
2019-03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深圳特区报2019年03月07日讯 3月6日,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伟中专题调研我市网络安全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筑牢网络安全屏障,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王伟中来到市委网信办,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网络安全保障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工作情况,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科创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单位汇报,研究部署网络安全工作。   王伟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信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重要论述和贯彻落实党中央网信工作部署,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进一步增强做好网信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扎实的工作成效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王伟中强调,要加强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职能,完善网信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市委网信办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切实做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提高管网治网的系统性、有效性。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推进网信队伍建设、网络安全技术升级,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尽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依法治网,切实提升依法管网治网水平,为互联网发展和网络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提升干部用网管网能力,努力推动全市网信工作开创新局面。   市领导李小甘、高自民、徐文海参加调研。(记者綦伟)

国家网信办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持续发力净化网络生态

28
2019-02
  今年1月以来,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生态专项治理工作,持续解决网络生态突出问题,截至2月25日,累计清理涉网络生态问题的有害信息4437万余条,注销违法违规账号49万余个,关闭、取消备案网站1462家。   近期根据举报并经调查核实,西陆网、米尔网发布色情低俗广告,八达网、kds宽带山网存在严重生态问题。国家网信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北京、上海等地网信办约谈和依法处置相关网站,责令其进行全面深入整改,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网站生态治理。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网络生态治理要常抓不懈、力求实效,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防止各类问题反弹反复。各地网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对不履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义务,传播低俗色情等负面有害信息的网站平台,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并及时通报曝光。各网站平台要认真落实各项要求,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强化平台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环境。

中央网信办召开网络短视频正能量内容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

01
2019-02
      1月24日,中央网信办召开网络短视频正能量内容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听取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短视频平台在短视频正能量内容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以及2019年工作设想。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刘烈宏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经过近半年的共同努力,网络短视频正能量内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网络短视频“三俗”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正能量内容的规模和质量得以大幅提升,网络短视频行业生态得到明显改观。会议强调,网络短视频正能量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正能量建设有待加强,传播秩序仍需规范。各单位要精心设置议题,提高正能量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要多措并举,强化正能量优质内容生产供给;要突出效果导向,不断提高网络传播实效性;要继续深入推进网络短视频整治行动,维护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正能量充沛的“新主流”空间,用健康、优质的精品内容滋养人、鼓舞人、塑造人。会议要求,各单位要总结前期我办组织的“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宣传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春节期间的正能量主题宣传活动,为即将到来的传统佳节营造良好节日氛围。

1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033.8万件

15
2019-02
  1月,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033.8万件,环比下降17.5%,同比增长44.0%。其中,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29.9万件(包括各地网信办受理报送7.5万件),环比下降22.7%,同比增长39.1%;各地网信办举报部门受理129.1万件,环比下降26.8%,同比下降26.3%;全国主要网站受理882.3万件,环比下降15.8%,同比增长68.8%。        在全国主要网站受理的举报中,新浪(新浪微博、新浪网)、腾讯(微信、QQ、腾讯安全服务平台、腾讯网、腾讯微博)、百度、阿里巴巴等主要商业网站受理量占78.0%,为688.1万件。        网络连着你我他,空间清朗靠大家。欢迎广大网民通过举报中心网站、12377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客户端等渠道,或拨打31个省(区、市)网信办举报部门以及2000余家网站举报电话(可通过举报中心网站右下角入口查询),或通过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19家中央新闻网站,千龙网、新浪网、天涯网等900余家地方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开设的“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积极举报网上有害信息,踊跃参与网络综合治理,推动网络空间共建共治共享。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www.12377.cn   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举报客户端:网络举报
1页,每页10条记录,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