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启动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网络恶意营销账号

25
2020-04
  今年3月以来,多个网络账号炒作“疫情之下的某国:店铺关门歇业,华商太难了”“多国渴望回归中国”“钟南山:5月疫情将全面暴发”等“标题党”文章,散布虚假信息,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网络账号为获取流量和广告进行恶意营销,有的无中生有造热点,引发社会恐慌;有的冒用权威人士名义,发布谣言误导公众;有的炮制耸人听闻标题,引发群体焦虑和不安;有的恶意篡改党史国史,鼓吹历史虚无;有的诋毁抹黑英雄烈士,消解主流价值观;有的大打色情“擦边球”,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大搞“黑公关”敲诈勒索,侵害企业或个人合法权益。这些恶意营销行为扰乱了正常网络传播秩序,损害了广大网民利益,应该予以坚决打击。  该负责人还表示,按照国家网信办统一部署,近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网信部门积极作为,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网易、趣头条等网站平台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平台内网络账号恶意营销问题,集中清理相关违法违规信息,严肃处理涉及恶意营销的网络账号。据初步统计,已清理相关文章6126篇,关停账号18576个。  即日起,国家网信办将组织各地网信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恶意营销账号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压实主体责任,加大惩治力度,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网站平台、网络账号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并向社会公众通报处置结果。欢迎广大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向网站平台和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问题,携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一季度全国网信行政执法工作有序推进

21
2020-04
  一季度,全国网信系统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查处网上各类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累计约谈网站1143家,警告网站848家,暂停更新网站117家,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816家,移送司法机关相关案件线索3520件;有关网站平台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群组3.3万个。   严厉打击网上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和行为    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查处网上危害国家安全类违法信息和违法行为,依法关停“有投票网”“壹零壹零传媒广告”“名字网”“测试蛙”“中视天宇”等一批传播危害国家安全信息的违法网站;相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奉贤老乡”“群微语”“洪水之涛”“木舟说”“胡说胡没理”等一批违法账号。   依法查处其他各类违法信息和行为    各级网信部门依法查处一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站平台。会同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闭“中新资讯网”“中国新报网”“中华新闻社网”“自贸区新闻网”等一批未经许可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关闭“热辣夏天”“晶莹的水滴”“草草影院”“国内精品”“次元社”等一批淫秽色情网站;关闭“开心棋牌”“兴发娱乐”“钻石国际”“曼巴体育”“亚美娱乐”等一批游戏类赌博网站;关闭“村兔合购”“诱导注册”“乐旺购”“二次元之家”“稚初代刷”等一批网络诈骗网站;关闭“江阴新闻网”“志愿银川”“河北新闻”“韶关新闻”“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一批侵权假冒网站;关闭“运势平台”“易学天地”“正坤风水”“世嘉楼宇”“登云网”等一批封建迷信网站;关闭“期刊论文”“北京论文”“中国论文资源库”“中国论文”“医学论文发表”等一批从事有偿论文代写代投非法中介服务并虚假备案网站。   针对突出问题持续加大约谈整改和处罚力度    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强对省级网信办的指导,通过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公开曝光等手段,依法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针对“虎嗅App”“网易网”“新浪网”“快乐网”等网站平台在涉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存在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北京、广西等地网信办依法约谈网站平台相关负责人,责令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关停问题栏目,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针对“知乎”“豆瓣”等网站平台对用户发布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传输的信息内容未尽到审查义务等问题,北京网信办对上述网站平台分别予以20万元、2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针对“京东”“拼多多”“淘宝”“微店”等电商平台存在售卖不良视频、无资质商品等问题,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网信办依法约谈平台相关负责人,责令限期全面整改,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针对“凤凰网”“凤凰新闻客户端”“学习与记录网”等网站平台持续传播低俗庸俗信息,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等行为,北京、广东等地网信办依法约谈其相关负责人,责令其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

执法亮剑 技术赋能 构筑清朗网络空间——2020年深圳市网络生态治理工作综述

29
2021-01
  开展了“网络直播整治”“自媒体专项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55个专项行动,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10万余个……2020年,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重拳整治扰乱网络传播秩序、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网络乱象,属地网络生态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敢于亮剑,瞄准痛点堵点问题靶向整治   ——网络直播行业整治“出重拳”   疫情期间,网络直播“宅经济”度越来越高,淫秽色情、赌博、“打赏”、违规带货等乱象也时有出现,严重污染了直播生态,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   为坚决遏制行业乱象蔓延态势,市网信办严把网络直播资质准入关,不仅对全市拥有包含网络直播经营业务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900余家企业“过筛子”,指导督促72家从事直播业务的企业依法备案。   对问题突出的网络直播平台,及时采取约谈、暂停更新、下线整改、协调关闭等阶梯处置措施。一年来,集中约谈19家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负责人,下架多款网络直播APP,封禁一批违规主播账号,对违法违规网络直播行为形成了强大有力的震慑。   ——自媒体传播秩序治理“出实招”   近年来,部分“自媒体”编造虚假信息、发布“标题党”文章、恶意营销屡禁不止,甚至涉嫌敲诈勒索。对网上造谣传谣的恶劣行径,公安、网信等部门及时核查处置“华商难”营销事件,捣毁一涉案多人的恶意营销团伙,最大限度挤压了有害信息传播空间,维护了社会稳定。   2020年,网信部门联合住建等部门约谈100余家房地产类“自媒体”负责人,要求不得发布房地产虚假信息,引导“自媒体”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有力促进了房地产等民生领域的稳定。   ——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护网”   长期以来,网络不良社交等内容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市网信办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联合教育局、新闻出版局等六部门念起“紧箍咒”,督促网络平台把好“第一道关口”,要求其落实账号实名制、防沉迷游戏机制、限制打赏和充值消费等,并对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加强治理,清理大量不良信息。   网络上的淫秽色情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市网信办会同“扫黄打非”办第一时间对传播低俗色情内容的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应用进行处罚。对这些违法违规网络平台的严惩,并向社会曝光其不法行为。   ——手机浏览器违法乱象“零容忍”   目前,手机浏览器是广大网民获取讯息的重要窗口,用户覆盖数仅次于即时通讯类应用。然而,近期手机浏览器野蛮生长,逐步成为低俗、猎奇内容的聚集地和“发酵池”。市网信办对影响力较大的多款手机浏览器进行有效监管,指导督促优化算法推荐、实行重点频道分区管理,确保浏览器不成为“法律飞地”。   同时,采取网上巡查、实地检查、听取汇报等方式加强督导,手机浏览器编造传播“标题党”信息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知识付费类平台“提质效”   知识付费已成为我国互联网产业一个新业态,但在知识付费领域也出现了违法兜售“伪知识”、推销“伪专家”等问题,一年来,市网信办指导督促相关平台清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4万余条,下架违规课程5000多个。   日前,某知识付费平台对未办理财经资质仍违规开展直播的直播间进行整顿,最终不仅直播间的全部课程被清理,其账号所获收益也被悉数退还给用户。   多元参与,构筑共建共治网络治理格局   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环境治理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   市网信办通过发动网民参与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圳在全省率先建成举报网站,开通电话、邮箱、网站、传真、“两微一端”等多种举报渠道,安排专人分门别类“24小时不打烊”受理各类举报。   探索建立市区联动核查处置制度,完善侵权类举报快速受理、研判、核查、处置机制,2020年,举报中心共受理处置举报5400余宗,居全省第一,指导腾讯、珍爱网等20余家重点平台受理处置网络举报613万余宗。此外,向“扫黑除恶”办、公安机关移交大量传播谣言、涉黄涉赌问题线索,有效维护了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   常抓不懈,奋力打造网络生态治理示范区   网络生态治理面临着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市网信办着力为市民在5G大数据时代的“云上生活”提供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   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更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起步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至关重要。   ——建章立制,搭起网络治理“四梁八柱”   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市网信办制定实施《深圳市网络生态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为网络生态治理夯基架梁。   市网信办将持续完善市区分级分类巡查督导机制,加强重点平台内容生态巡查管理,对首页首屏、弹窗、热搜、榜单类、热门推荐、精选等重点环节开展动态巡查,指导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推荐机制和升级算法推荐技术,最大限度遏制违法和不良信息蔓延,有效净化网络空间。   ——凝心聚力,绘就网上网下“同心圆”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市网信办将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网络生态治理,探索建设网络生态治理“五个一”工程(建设一支“网络生态观察员”队伍,联合开展一项执法检查,打造一个网络生态指数排行榜,评选一批网络生态示范网站,举办一个高端峰会),推动网络空间共建共治共享。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恶意营销、虚假广告、淫秽色情、侵犯数据隐私等扰乱网络秩序、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网络生态问题,市网信办将强化与公安、文旅、市监、通管等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治理、联合执法和巡查督导,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治理效果,让网络空间更加风清气正。 (王辛)

关于举报“有偿删帖”等网络“黑公关”行为和“软色情”违法不良信息的公告

24
2020-11
  “有偿删帖”等网络“黑公关”行为严重干扰正常舆论秩序和市场秩序,损害网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软色情”违法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污染网络环境,影响社会价值判断,尤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净化网上环境,切实遏制网络“黑公关”发展势头,严肃清理“软色情”违法不良信息,根据上级网信部门统一部署,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从即日起在全市开展“有偿删帖”等网络“黑公关”行为和“软色情”违法不良信息专项整治。为配合专项整治顺利开展,现向社会征集涉“有偿删帖”等网络“黑公关”和“软色情”违法违规线索,欢迎广大网民积极举报。   一、举报重点   (一)有偿为各类社会组织或个人删除负面信息,侵犯公民知情权的;刻意收集企业负面或误导性信息撰写“黑稿”进行敲诈勒索的;编造虚假信息抹黑他人或竞争对手,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的;蹭热点恶意推广营销干扰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网络“黑公关”行为。   (二)未取得许可、非规范稿源、未标注或虚假标注来源等违规采编发布转载的新闻信息;未经核实、捏造情节、夸大事实、侵权假冒、侮辱诽谤他人的虚假谣言信息;恶意拼接、旧闻翻炒、断章取义、真假掺杂的误导性信息;蹭炒社会热点、打“擦边球”进行自我营销,引发负面影响的恶意营销信息。   (三)开展有偿发布或删除信息、批量转发虚假信息或以舆论监督之名行舆情炒作、敲诈勒索之实的网站平台账号。   (四)使用庸俗低俗、挑逗性标题的“标题党”信息;含有性暗示、性挑逗倾向的文字、图片、视频(短视频)、直播和动漫等信息;以情感、两性、健康为幌子传播“软色情”的有害信息。   (五)制作传播非法性药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等低俗营销信息;推介淫秽色情网站和网上低俗信息的链接、图片、文字等弹窗或页面广告信息。   二、举报方式      1.举报网站:深圳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站 https://szwljb.sz.gov.cn/;       2.举报电话:0755-88111710;   3.举报邮箱:szwljb@sz.gov.cn。          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20年11月24日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4日至20日举行

07
2020-09
  9月4日,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高林,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卿介绍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筹备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4日至20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   高林表示,近年来,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在网安周活动中创新方式方法、扩大宣传范围,针对百姓关心的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突出知识性、互动性、体验性,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网络安全常识,提升防护技能,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网安周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亮丽名片,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利益、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网安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需要,采取线上活动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云展览、线上论坛、虚拟课堂、在线答题、网络直播间等多种方式,发动网信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黄卿介绍,本届网安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一是创新宣传方法手段。首次推出网安周特别节目,首次设置大咖打call、助力网安周内容,首次在“学习强国”平台引入网络安全答题,首次开设线上课堂等。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网络安全企业的优势。相关企业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制作宣传科普视频和教学视频,开展线上答题活动;平台发挥传播优势,利用自身流量广泛宣传网安周内容,扩大覆盖范围。三是更加突出网民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网民可以参与所有线上活动,包括有奖答题、网上逛展、课程学习、在线评价等,在寓教于乐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今年网安周的网络安全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将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主要内容包括:   网络安全高峰论坛:包括1场主论坛和11场分论坛,分论坛围绕APP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标准、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网络素养教育、青少年网络信息安全等议题,以线上、线下等方式举办。   数字化展会:通过虚拟展馆方式,为网民展示网络安全领域重大成就、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100余家互联网和网络安全知名企业参展。   网安周特别节目:网安周举办以来首次推出的大型特别节目,聚焦近年来社会广泛关心的网络安全热点话题,通过情景剧、现场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全民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面向广大网民开展的在线知识答题活动,最终将评选出10位网络安全达人并给予现金奖励。   线上网络安全课堂:组织国内11所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高校的知名教师以及互联网企业技术专家,共录制70余堂精品课程。   主题日等活动:举行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系列主题日活动,以及线上对话、“强网杯”网络安全挑战赛、网络安全微课征集等活动。

深圳网信办依法约谈“迷你世界”游戏运营方

06
2020-05
  近日,针对媒体和网民反映深圳迷你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迷你世界”游戏存在涉黄及色情诱导信息,涉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深圳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南山区相关部门进行了核查。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了游戏运营方负责人,要求切实有效进行整改。   核查表明,该游戏在创作开发者上传的游戏地图中,以及聊天、评论区存在低俗和诱导性内容。由于游戏运营方在这两个环节审核不到位,导致游戏产品出现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4月29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深圳市迷你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要求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将游戏从各应用市场全面下架,认真排查清理有害内容,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   据了解,该游戏运营方根据网民投诉,从4月7日开始对游戏平台进行内部整改,游戏中地图评论和黑板、字牌、信纸等具备发布文字功能的道具,聊天系统,个人中心动态展示内容,游戏社区版块的搜索、留言墙等互动环节和功能陆续关闭。   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强调,网络游戏企业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网络正能量,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同时,网络游戏消费者也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章鱼直播”平台

24
2020-03
  近期,“章鱼直播”平台传播赌博信息,被网民多次举报,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在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了“章鱼直播”平台运营企业相关负责人,责令平台依法依规进行全面规范整改。    目前,“章鱼直播”平台运营企业已主动向通信管理部门申请暂停域名解析,将APP从各应用市场下架,待整改完毕后再申请恢复。    下一步,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继续加大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督管理,持续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印发实施

20
2020-03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通知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咬定目标,坚持标准,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把网络短板补得更扎实一些,把信息基础打得更牢靠一些,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再上新台阶,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2020年底前,《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并巩固提升。网络覆盖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达到99%,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电商服务通达所有乡镇,快递服务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电商帮扶贫困户增收作用更加明显。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达到99%,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探索采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互联网+教育”显著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具备千兆网络接入能力,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贫困县。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网络公益持续深化,构建起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   《工作要点》部署了8个方面28项重点任务。   一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要任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积极开拓网络扶贫信息惠民服务,充分依托已有资源,鼓励相关机构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心理健康疏导,及时提供就医、交通和生活服务信息等。   二是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主要任务有:扎实开展网络扶贫深度行活动,动员更多资源和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开展网络促进稳边富民行动,带动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持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加大对网络扶贫项目的支持,扎实推进一批网络扶贫项目。   三是优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主要任务有:完善特殊贫困群体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因病致贫返贫群众救助,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留守人员信息服务,实施精准帮扶;带动贫困妇女脱贫增收,打造适合妇女特点的电商品牌;加强对贫困残疾人帮扶,持续推进贫困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保等数据部门间共享;搭建普通话培训学习远程平台,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智能翻译软件。   四是以信息化支撑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预警。主要任务有:加强扶贫开发数据整合运用,进一步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加强行业部门扶贫数据共享和比对分析;探索大数据技术在返贫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开展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精准动态帮扶。   五是深化网络扶贫东西部协作。主要任务有:加大网络扶贫东西部协作组织实施力度,督促帮扶双方做好网信资源汇聚和对口帮扶项目实施,促进沟通对接,细化帮扶举措;围绕网信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网信人才培训、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领域,实施一批东西部协作项目,加强项目跟踪问效。   六是巩固提升网络扶贫工程成效。主要任务有:推进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提升4G和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消费扶贫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扎实推进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开展“网联优教”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项目;健全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支持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反哺归乡创业创新;积极开展网络公益扶贫,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助力精准扶贫。   七是建立网络扶贫长效机制。主要任务有:引导网信企业与贫困地区深化结对帮扶,强化结对帮扶项目的跟踪督促;接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支持已摘帽并稳定脱贫的贫困县纳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提升贫困群众网络技能和信息素养,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活动;加强网络扶贫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成员发挥网络扶贫带头人作用。   八是压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主要任务有: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共同推动重点任务和项目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监测评估,推动项目取得实效;开展经验交流,遴选网络扶贫典型案例,鼓励基层和网信企业运用互联网创新扶贫模式;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类网络平台,以生动的事实反映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后的喜人变化,增强传播效能。

落实网络生态新规,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09
2020-0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发展,网络治理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的需要,也是维护互联网行业和广大网民合法利益的需要。《规定》的出台,是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法治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业界同行普遍关注,十分期待。   《规定》首次以法规形式提出“生态治理”概念。从管理内容上看,《规定》将“不良信息”从“违法信息”中区分出来,要求网络平台加强“防范和抵制”;从执法对象上看,以往治理多以“信息内容”本身为考量,如某段视频是否属于淫秽色情信息,《规定》则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了对产品版面、页面、榜单、推荐等重点场景的考量,这些显示,互联网治理更具整体观和系统观。   《规定》是对互联网发展管理新课题的回应。近年大数据、算法推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虚拟现实、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发展较快,同时,大数据的隐私数据使用、算法推荐的价值观缺失和信息茧房,深度伪造的侵犯隐私和造假等,也引起各界的关注研讨。《规定》首次以法规形式对此进行规范,通过“三不”基本要求和传播正能量信息的鼓励,回应了对算法价值观的要求。同时,对深度学习、深度伪造等技术应用也划出了禁区和红线。   《规定》为网络黑灰产治理提供了更完善的依据。标题党、流量造假、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等网络黑灰产行为,影响了用户体验,违反了平台价值观,但过去相关行为法律界定不清晰,比如平台在打击标题党、刷流量、诱导分享等行为时,被处罚的账号常以“不违法”抗辩,发起投诉。《规定》将“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标题党行为认定为“不良信息”,将“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认定为破坏网络生态秩序,为治理这些黑灰产行为提供了法规层面的依据。   《规定》明确了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同时根据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将规制主体分为内容生产者、内容服务平台和内容服务使用者,根据各自角色区分其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责任共担”的治理基础,并以用户服务协议等方式予以明确。这是对网络协同治理的明确指引,有利于捋清平台责任边界,强化用户自律,让网络服务的参与者成为网络治理的参与者。   腾讯作为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在维护网络生态健康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意秉承“科技向善”愿景,积极践行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我们推出“守护者计划”,协助各地公安机关开展诈骗、非法出版、网络赌博、招嫖传黄、制毒贩毒、盗版侵权、网络传销、非法侵犯公民信息等各类网络黑灰产打击行动。此外,围绕标题党、低俗媚俗等,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探索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系统工程。通过腾讯110、守护者计划等平台级的安全服务,配合主管部门,坚决清理“儿童邪典”等有害信息、打击网络犯罪。推出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课程,帮助全国各地的孩子们提高安全意识。对于舆论关注的游戏沉迷问题,从2017年初开始,先后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健康系统”和“主动服务工程”,率先应用“公安实名校验”“人脸识别验证”等新技术,形成了国内最严格、覆盖环节最全面的防沉迷体系。   《规定》的出台,为公司平台的内容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为系统全面的坐标,同时,确立协同治理机制也是对企业自主开展平台治理的一次赋权。腾讯将制订实施“清风计划”,带头学习和落实《规定》要求,进一步推动平台生态的优化:   一是开展专项清理。针对淫秽色情、网络暴力、恐怖惊悚、网络谣言、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操纵账号、虚假注册等违法违规活动、内容,公司将依据《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细化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并且配合有关国家机关,对背后的黑灰产进行挖掘和打击,切断有害信息生产传播的利益链条。   二是建立完善生态治理制度和机制。根据《规定》要求,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设立生态治理负责人,制定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细则,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跟帖评论、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黑色产业链信息处置等制度,从机制上推动平台生态的持续优化。   三是加强版面页面等重点场景治理。在榜单、弹窗、热搜、算法推荐等重点传播场景加强治理,避免不良信息进入热词、榜单,算法推送控制相关信息比例,增加正能量推送比例。   四是加强综合治理和群防群治。根据《规定》指引做好面向用户的宣传,同时,根据《规定》要求,以服务协议等方式与用户约定平台管理规则,鼓励用户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自觉抵制标题党、血腥惊悚、炒作丑闻、人群歧视、低俗媚俗等不良信息,以及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依法依规对违反平台规则的账号予以管理;鼓励并及时受理用户举报和投诉;同时强化群主、版主等特殊用户的管理责任,共同加强群防群治。   网络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多方共建、综合施策,腾讯公司将继续秉持开放战略,在主管机关指导下,与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和广大用户一起加强协同、发挥合力,共同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共同创造数字时代的美好未来!(作者:陈勇,腾讯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

深度解读《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04
2020-03
  为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9年12月15日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称:《治理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治理规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突出了“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主观能动性,重点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以及网络行业组织在网络生态治理中的权利与义务,这是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法治领域的一项里程碑事件,而且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立法的目标,这在全球也属首创。  一、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人类的家园或者人类生存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  《治理规定》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定义为,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上述定义反映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精神,特别是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思想,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我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治理规定》突出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的治理,应当明确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要突破市场和政府二元对立和单一主导的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要以平台思维和社会化思维的模式重新审视政府、企业、社会、网民这四大主体在网络生态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他们已经不是主体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伙伴式关系。  《治理规定》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事实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是由多种文明要素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网络主体、网络信息、主体行为、技术应用、基础设施保障、网络政策法规和网络文化等方面。笔者认为,在参与网络生态治理的四大主体中,政府的作用是监管、企业的义务是履责、社会的功能是监督、网民的义务是自律。  首先,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各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  其次,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是制作、复制、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特别是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企业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再次,充分发挥网络监督作为网络信息内容的重要监督方式,这是发挥社会监督最有效、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能够形成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领域,人人皆监督、人人受监督的局面;  第四,网络时代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无限内容生产的时代,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因此,网络信息内容的治理更多的是以网民自律的形式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矫正,这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三、《治理规定》重点规制三大管理相对人       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网络生态治理的行政管理相对人。鉴于网络生态治理的对象是网络信息内容,而信息内容的生态治理主要涉及三类主体,即内容的生产者、内容的服务平台和内容服务的使用者,为此《治理规定》重点规制这三大行政管理相对人。  首先,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是制作、复制、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的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制作网络信息内容的组织或者个人,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要遵循公序良俗,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不得制作、复制、发布《治理规定》禁止的违法信息内容,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治理规定》明确的不良信息内容;  其次,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是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重点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一是制定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细则;二是健全平台管理制度,重点应当建立和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黑色产业链信息处置等制度;  再次,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是使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这是网络生态治理的主力军,应当严守两条底线,一是应当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使用网络,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用户协议约定,切实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二是在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形式参与网络活动时,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得发布违法信息,防范和抵制《治理规定》明确的不良信息。同时,对网上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有义务以投诉、举报等方式行使监督权。  《治理规定》明确了网络群组、论坛社区版块的建立者和管理者应当履行管理责任,依法依约规范群组、版块内信息发布等行为;《治理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四、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禁止触碰的十条红线       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生产的主要载体,对提供民生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少数App也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暴力恐怖、淫秽色情及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有的存在窃取隐私、恶意扣费、诱骗欺诈等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多数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且设置的所谓“隐私条款”侵犯用户个人信息权,社会反映强烈。  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数量庞大,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67万款,第三方应用商店在架应用分发总量达到9502亿次,其中社交通讯类下载量达1166亿次。据腾讯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仅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超过了11.5亿,QQ的整体月活跃账户数增至8.23亿,每天有近450多亿条消息在微信里传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这样的行为泛滥开来。对此,《治理规定》第六条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禁止触碰的十条红线:  一是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是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五是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六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七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八是散布谣言,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九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十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违反上述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及时消除违法信息内容,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五、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防范和抵制八类不良信息       《治理规定》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下列八类内容的不良信息:  1.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信息内容。“标题党“是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其主要行为简而言之即发帖的标题严重夸张,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诸如震惊、惊爆、重磅、罕见、深度好文、轰动全国、绝密偷拍等字眼。笔者在网上搜索了类似“震惊13亿中国人“、“感动了中国13亿人“、”重磅“、”深度好文“等标题,其内容与标题完全不符,多数以夸张的、曲解的、煽情的甚至无中生有的方式误导网民。  2.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信息内容。当前,娱乐界炒作绯闻、丑闻以及劣迹比比皆是,以明星绯闻八卦为噱头,特别是通过明星和狗仔队的配合来制造绯闻、丑闻、劣迹的热度,这些低俗文化和行为愚弄了大众、污染了网络、触碰了法律,必须依法治理。  3.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信息内容。我国地域广、人口密集,自然灾害种类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笔者注意到,每当自然灾害和重大安全事故等灾难发生时,总有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评述,不仅混淆了是非,而且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坚决予以抵制。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信息内容。为了吸引流量,一些网络平台,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带有“性挑逗”、“性暗示“的不良行为,比如所谓的“文爱”、“磕炮”等,这些信息内容均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软色情内容,极容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我国《刑法》对淫秽物品的定义是,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图片等,但是将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和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排除在淫秽物品范围之外。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的信息内容。一些网络内容制作者为了骗取用户的点击量,发布和展示血腥、惊悚、残忍的图片和视频,如有的网站发布大量令人不适的惊悚、血腥、虐杀动物、畸形胎儿的图片,同时还兼有“标题党”嫌疑,致人身心感到极大地不适,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心理损害极其严重。  6.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的信息内容。煽动是指怂恿、鼓动人做坏事的行为,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仅凭自己看到的只言片语就在网上传播并发布地域歧视和人群歧视等过激言论。如有一则“医院多次医疗事故不能给公众解释”的网络帖子,煽动当地人群对医生群体的歧视,该发布者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信息内容。主要是两类信息内容,一是低俗的内容,主要是指低级趣味、庸俗,使人萎靡、颓废的内容;二是媚俗的信息内容,主要是那些迎合于世俗,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随波逐流等,这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内容与我国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格格不入,必须坚决抵制。  8.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的信息内容。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近1.7亿,智能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工具,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对网络发布的一些不安全和违反公德的信息内容鉴别力很弱、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在模仿后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未成年人模仿网络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六、三大管理相对人的共同禁止性行为       《治理规定》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不得实施以下禁止性规定。  1.不得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散布谣言以及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损害他人合法权。行为人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散布谣言以及侵犯他人隐私,是严重的侵权行为,这不仅涉及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也涉及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不得通过发布、删除信息以及其他干预信息呈现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谋取非法利益。笔者认为,应当重点治理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发布、转载、删除信息以及干预信息内容呈现或搜索结果等违法行为。  3.不得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从事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AI的深度学习在搜索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学习等领域应用广泛;虚拟现实(VR)是一种灵境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VR技术均与信息内容有直接关联,利用这些技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4.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破坏网络生态秩序。  近年来,App刷量、电商刷单、公号刷阅读量等网络的黑色产业屡遭曝光,一些互联网应用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篡改、诱导等违规方式将他人的用户导向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实施流量劫持,获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的行为。笔者注意到,很多网络违法和黑色交易,都与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有关联,这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通过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能获得大量账号资源,为不法行为提供网络身份,以此隐蔽真实身份,制造虚假流量,增加溯源难度,逃避法律追究。  5.不得利用党旗、党徽、国旗、国徽、国歌等代表党和国家形象的标识及内容,或者借国家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名义等,违法违规开展网络商业营销活动。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国徽和国歌是《宪法》规定的国家形象标识和内容,任何商业组织都不得用于商业营销活动。  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监督机制       《治理规定》要求各级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督办、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工作。事实上,我国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监管不仅仅是网信部门的职责,应当全面把握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增强协同体系监管的顶层设计。  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重点是对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管,特别是要针对自媒体的无序和乱象,平台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指出,信息内容平台企业不仅是自媒体运营的服务提供者,也是自媒体行业秩序的维护者,必须履行好责任义务,依法运营,严格履行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  《治理规定》要求,各级网信部门建立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台账管理制度,并依法依规进行相应处理。笔者认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违法违规行为台账管理制度,是对平台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反映和记载了平台内各类信息内容违法违规的行为和内容以及分布区域和数量的动态情况等,为网络主管机构实施信息内容监管提供了有力的事实和证据。  整体上看,《治理规定》体现了国家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领域的主权价值取向,展示了网络空间的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重点突出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统筹与协调,随着《治理规定》的正式实施,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的生态治理将正式纳入法治轨道,并将依法形成治理合力。
1页,每页10条记录,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