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网信行政执法成效显著

20
2020-02
  2019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网信系统依法约谈网站2767家,警告网站2174家,暂停更新网站384家,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1767家,移送司法机关相关案件线索1572件。有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群组73.7万个。   依法查处网上各类违法信息和违法行为    各级网信部门结合开展“清朗”“网剑”“剑网”“网上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严格执法,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网上各类违法信息和违法行为,严厉处置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依法关闭“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网”“京晨晚报网”“新闻网”“贵州新闻联播”“中社新闻”等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站;关闭仿冒“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告经营中心”“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王道计算机考研网”“大学生课程网”等一批侵权网站;关闭“财经热搜”“比特币挖矿”“共鑫繁荣”“大力水手”“补人气”等一批诈骗网站;关闭“梦想冰雪”“小故事”“随便分”“北斋君”“亚博体育”等一批游戏赌博网站;关闭“糖果轻娱”“心之恋”“在水一方”“未来的美好”“传客网”等一批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网站。相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唐宛酱”“暗夜乞丐”“货币当局”“路易贾”“首席剥皮”“耕雪读梅花”“甘肃升学在线”等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维护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进一步加强典型问题的约谈警示和案例通报    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强对省级网信办的指导,就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通过依法约谈、限期整改、行政处罚、公开曝光等手段,依法加大对各类网站平台的执法力度。   针对搜狐WAP网、搜狐新闻客户端传播低俗庸俗信息、破坏网上舆论生态等问题,北京市网信办依法约谈搜狐相关负责人,责令立即全面深入整改。整改期间,搜狐WAP网“新闻频道”、搜狐新闻客户端“新闻频道”自2019年1月3日15时起暂停更新一周。   针对“华尔街见闻”网站及App、“简书网”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登载新闻信息,内容导向存在偏差等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问题,上海市网信办依法约谈相关负责人,责令其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全面深入整改,依法作出罚款处罚。   针对新浪网对用户发布违法违规信息未尽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虚假不实等违法有害信息问题,北京市网信办依法约谈相关负责人,责令其全面深入整改,整改期间对“新浪博客”“新浪看点”平台暂停更新1个月,对“新浪新闻”“新浪博客”App下架1个月。   针对阅文集团旗下“起点中文网”发布传播低俗色情小说等违法违规问题,上海市网信办联合市扫黄打非办、市新闻出版局约谈运营企业负责人,责令其全面深入整改,整改期间对“都市频道”“异术超能栏目”“女生网频道”“N次元栏目”暂停更新7天。   针对“花瓣网”历史存量信息中存在违法不良有害信息内容等问题,浙江省网信办指导杭州市网信办依法约谈“花瓣网”相关负责人,责令“花瓣网”全面开展自查整改,全站暂停信息内容更新15天。   针对“今日头条”站外搜索结果中出现诋毁革命英烈方志敏同志的不良信息问题,北京市网信办依法约谈“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责令平台进行整改,彻底清理相关信息,处罚有关责任人,并要求切实加强信息搜索服务管理,防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烈事迹和精神的有害信息传播。   针对“视觉中国”“IC photo”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违规与境外企业开展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等问题,天津市网信办会同江苏省和北京市网信办约谈“视觉中国”网站负责人,上海市网信办约谈“IC photo”网站负责人,责令两家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整改。整改期间,两家网站暂停服务。

拔除网络生态“杂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今年3月1日起施行

21
2020-01
  当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便利自由浏览阅读免费、快捷、海量的网络信息时,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行为也在污染着网络生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四川省仁寿县结合“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们健康、绿色上网。潘帅 摄(人民视觉)   网络暴力是“毒瘤”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8.89%。其中,暴力辱骂以“网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74.71%和77.01%;其次为“恶意图片或者动态图”(53.87%)和“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45.49%)。   由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特征,网络暴力已成为威胁互联网环境的一大毒瘤。许多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对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造成严重损害。   人肉搜索更是网络暴力的升级版。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在泳池里与两个男孩发生争执,事后安医生在网络上遭到人肉搜索,给当事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领域的种种乱象都是网络信息发布者责任意识缺乏的体现,此次网信办出台相关规定,对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实行问责制,未来或对网络生态治理带来更积极影响。   给网络空间“洗洗澡”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需要;二是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需要。而《规定》中的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需要率先承担责任,规范自身行为。网络内容生产者应当保证所发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应该有积极的导向性;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在网络出现“夸夸群”之后,“互怼群”“互喷群”也相继出现,群友之间毫无理性地谩骂指责,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环境,也成为网络语言暴力滋生的土壤。   网民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大学学历以上占9.9%,而初中学历以下网民占比56.9%。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包括青少年网民,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做到文明上网。青少年在中国网民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树立,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屡见不鲜。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使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同时,针对网络技术发展催生出的网络直播等媒介样态,用户在用弹幕、评论等多种形式参与网络互动时,应意识到这些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   打好网络治理“攻坚战”   《规定》的出台,有利于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规定》的出台对于新时代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是一个良好开端。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单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是实现互联网良性生态治理的根本举措。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数据安全法》两部关于完善互联网领域治理的法律也正在制定中。”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对于违法违规的帖子、评论、回复等内容要依法删除。”单勇认为,当前的互联网是一个以平台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强调平台社会、平台治理。在未来的互联网生态治理中,要努力实现社会整体安全与个人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在为个人信息与数据权利提供法律保护的同时,实现网络总体安全的最大化。网络监管部门也要拓宽治理思维,在互联网生态领域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网络生态治理是一场攻坚战,包括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以及网络服务使用者等多个主体都应该参与其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努力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刘泽溪 张鹏禹)

完善互联网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21
2020-01
  电商平台频现大数据“杀熟”乱象,网络“黑公关”事件愈演愈烈,网络谣言呈现“病毒”变异式传播态势……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新技术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诚信缺失问题。   形形色色的失信行为,不仅严重侵蚀互联网文明,而且对网络诚信造成伤害。如何在网络空间构建诚信体系,杜绝网络失信行为,成为互联网领域一项重要课题。   “要加快完善互联网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说,要加强协调联动,夯实诚信基础。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坚决打击和整治网络诚信缺失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互联网企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管理审核,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各级网络社会组织要扎实推进诚信教育、行业自律等工作,通过行业公约、行业标准、诚信倡议等形式,引导互联网行业规范运营。   大数据杀熟违背诚信经营原则    2019年12月24日,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回应携程大数据“杀熟”的质疑时称,“以前携程在价格方面太复杂,给某些客户造成了‘杀熟’假象。”   2019年3月,一篇题为“携程的牌坊塌了”的文章热传网络。文章称有消费者购买一张机票,携程总价为17548元,随后,由于没有选择报销凭证而重选时,携程App显示无票,退回重新搜索机票之后,相同机票的价格变为18987元。相比之下,同一时间海南航空官网相同的票价是16890元。这篇文章直指携程存在大数据“杀熟”嫌疑。   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杀熟”现象并非只在旅游平台出现,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出行平台同样因此备受诟病。   2019年3月,北京消协发布的《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报告》显示,44.14%的被调查者经历过购物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37.17%的被调查者认为被打车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16.26%的被调查者有外卖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经历。   短期来看,大数据“杀熟”或许能给企业赚取更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却透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专家认为,大数据“杀熟”不仅背离最基本商业伦理和企业价值,违背诚信经营原则,而且损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杜绝此类现象,不仅需要整个社会营造诚信氛围,还需要互联网企业自律,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对此,政府部门也一直在行动。2019年6月,国家网信办公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大数据“杀熟”纳入规制范围,明确网络运营者不得对个人信息主体价格歧视等;2019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将重罚存在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行为的平台。   可以预见,大数据“杀熟”等乱象将迎来强监管。   网络黑公关严重破坏市场秩序    2019年年初,一则“网易云音乐偷偷删除用户本地文件”的谣言将网易云音乐推上知乎热榜。与此同时,“卸载重装网易云音乐得会员”“网易云音乐已死”等大量针对网易云音乐的恶意攻击内容在网络散播。   2019年7月6日,网易云音乐发布声明称,“近期遭遇大量谣言与恶意攻击,已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警。”同时,网易云音乐还拿出10万元向网友征集线索,表示要坚决抵制恶意造谣传谣的行为。网易云音乐同时称,“卸载重装网易云音乐得会员”的谣言,是网络黑手对网易云音乐有组织的攻击。   《法制日报》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近年来,网络“黑公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仅2019年以来,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拼多多、360等在内的企业,均多次遭遇“黑公关”。   为遏制互联网“黑公关”等违法犯罪活动高发态势,2018年,国家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开展针对网络敲诈、“黑公关”的专项治理行动,立案调查多起“黑公关”案件。   “网络‘黑公关’实质上是通过谣言恶意攻击、搞垮同行,这种不公平竞争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市场秩序,应坚决制止和打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告诉记者。   刘俊海说,治理网络“黑公关”,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竞争者要树立公平竞争观念,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赢得尊重。   “‘黑公关’严重破坏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秩序,严重损害了受害方的信誉和相关利益。建议尽快建立包括网信部门、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在内的多个部门联动惩治机制,同时出台打击‘黑公关’的司法解释,依法予以治理。”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潘怀平说。   网络谣言如同病毒防不胜防    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呈现“病毒”变异式传播态势,让人猝不及防。   “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国家统计局给出标准:年收入36万元以下均是贫穷户;和艾滋病毒感染者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行为会感染艾滋病毒……”2019年12月27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公布2019年12月的十大热点谣言榜单,上述几条谣言在列。   网络谣言泛滥成为网络诚信建设的难点。腾讯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陈勇说,网络谣言不仅严重干扰公众的网上活动,而且危害现实社会,成为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诈骗信息网页浏览量超5000次即可定罪;2015年,网络传谣正式入刑。   2018年8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积极开展网络辟谣工作。与此同时,公安部、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先后组织开展“净网”“剑网”“护苗”等治理行动,网络谣言在整治之列。   2019年1月,国家网信办启动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对网络谣言等12类负面有害信息进行集中整治。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透露,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涉网络生态问题的有害信息4437万余条。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说,治理网络谣言需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平台主体责任,需从完善规则角度入手,减少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条件。   专家普遍认为,治理网络谣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种手段就可以完成,不仅需要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多管齐下,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和公众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可喜的是,就在前不久,人民网、新华网等16家网站、平台签署了《共同抵制网络谣言承诺书》,向社会承诺:“主动发现谣言、坚决遏制谣言、有效治理谣言、联动辟除谣言,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加强网络诚信建设,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互联网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诚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网和技术管网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对违法行为的检测、预警、发现、处置能力。要加强协调联动,夯实诚信基础。

2020年防控新型网络安全风险将成为重中之重

20
2020-01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 17日至1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年要把防控新型网络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提升网络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   一是构筑打击遏制网络犯罪的“新高地”。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贩枪、网络黄赌毒、网络传销、电信网络诈骗、网络套路贷等新兴网络犯罪,完善线索快速落查、跨区域协作和跨境执法司法合作机制,深化打击整治行动,坚决打掉网络黑灰产业链,遏制网络犯罪高发势头。   二是构筑大数据安全的“防护罩”。要把大数据安全作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性工程,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隐私、损坏数据安全、窃取数据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构筑新业态风险的“隔离带”。要坚持鼓励创新与确保安全相统一,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留足发展空间又坚守安全底线。(记者 卢俊宇)

全国2019年侦破网赌刑事案件七千余起 查扣冻结涉赌资金逾一百八十亿元

15
2020-01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赌博刑事案件7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万名,查扣冻结涉赌资金逾180亿元。  1月13日,公安部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部署深化防控治理跨境网络赌博工作。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有力推动防控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跨境网络赌博“四降一升”态势,即国内重度涉赌群体明显下降、涉赌资金投注量持续下降、涉赌平台访问量持续下降、跨境赌博集团接收赌资实际到账率明显下降、跨境赌资结算费用大幅上升,防控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同时,也应当清醒认识到,当前网络黑灰产较为活跃,涉赌资金结算方式不断翻新,对抗性不断升级,防控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据介绍,下一步要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针对周边重点涉赌国家、国际赌博集团,深度挖掘重大线索,精心谋划专案打击,集中攻坚一批重大跨境网络赌博案件。要不断提升“人员链”查控水平、“资金链”治理效能和“技术链”封堵能力,强化彩票、网络游戏、对外投资和劳务合作等重点行业监管措施。(记者张璁)

用法治思维来抓好网络生态治理

20
2020-01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简称《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当下,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正在渐入佳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居世界首位。由于网络信息具有迅速传播、引起围观和进一步放大的效应,随着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的不断变革,网络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也更加专业化、多元化、智能化,为网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精彩、实用的网络信息。   但也随之带来了大量垃圾信息、不良或有害信息。尤其是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招摇撞骗等网络违法活动表现活跃,呈现出技术含量高、影响范围广、危害性较大的新特点,广大网民一直深感愤慨和忧虑,要求治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当下,应深挖细查各类网络违法犯罪,形成深度打击态势,并采取刑事追责和行政处罚“两手抓”,使网络违法行为受到应有的惩处,形成震慑,以根除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滋生土壤,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定祥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的需要,也是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需要。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家园,不是制造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虽说,网络无国界,但网民在行使自己权力表达自己意愿的同时,又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担当相应的义务,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加以自律和规范的问题。因此,网民无论在网下还是在网上都要遵守规则,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要有一种“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乐享网络,把网络生态维护好,把网络空间建设好,共同营造亿万民众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的精神家园。对此,一方面需要加大法治力量,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营造网络清朗空间。《规定》的出台是依法治网的重要体现,网络主体的行为边界离不开法律的界定,所以,要用法治思维来抓好网络生态治理,解决好网络规范、自律和诚信。进一步提高网络违法的成本和难度,网络生态和秩序屡遭人为的破坏。深究其因,是这些人片面认为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其违法成本过低,应当加大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付出惨痛代价,真正让法律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体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他人的教育效果。同时。提升技术保障,尽快在网络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互联网治理能力和水平,如此,才能更好地规范网络生态健康发展。(乔建平)

深圳市网信办集中约谈19家网络直播平台

14
2020-01
  近日,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市“扫黄打非”办公室集中约谈了迷人直播、番茄直播、粉嫩直播、酷咪直播、小蛮腰直播、秘密直播、茄子直播、章鱼TV、浪花直播、花丛直播、蜜月直播、交友视频、天仙直播、卡哇伊直播、快猫直播、热猫直播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负责人,就各平台存在的低俗色情等乱象,责成平台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整改,确保良好网络直播生态。    根据国家、省网信部门的部署,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组织开展网络直播、短视频类平台专项整治行动,抽调技术力量对全市移动应用程序商店上架的直播和短视频类应用程序进行全面检查,共发现19家网络直播类应用在主播衣着、直播互动、弹幕内容、用户昵称等各个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俗色情问题。    在约谈中,相关部门对各平台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平台立即全面自查自纠,坚决清理低俗色情信息,同时要强化安全和法治意识,依法依规经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审核系统和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    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网络直播领域存在的一些乱象,破坏了网络生态,尤其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加强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拒不整改的平台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置。网络生态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欢迎社会各界、广大网民据实举报。举报途径如下:深圳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https://szwljb.sz.gov.cn,举报电话:0755-88111710)。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数据发布

10
2020-01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史竞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9日公布了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数据。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系列“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重拳打击各类非法出版传播活动、淫秽色情信息、假媒体假记者假记者站及网上网下侵权盗版活动,成效显著。   1710万件——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710万件,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   1113万条——全国共处置淫秽色情等各类有害信息1113万条,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   8.4万个——全年共取缔关闭网站8.4万个,有力治理了网络乱象。   1.1万起——全年各地各部门共查处各类“扫黄打非”案件1.1万起,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   308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或单独挂牌督办重点案件308起,创历年来督办案件数量最高,案件督办查办工作取得新突破。   95万件——全国共收缴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95万件,“护苗”专项行动中开展校园周边市场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600万条——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过数据库系统平台,部署各互联网公司共享有害信息样本,协同处置有害信息600万条。相关企业落实内容安全主体责任效果更加明显。   121万元——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放“扫黄打非”举报奖金121万元,单笔最高27万元,有效激发群众举报积极性。   27万条次——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全年共接受各类举报27万条次,从中查获大批重要案件,群众举报对工作开展形成有力支持。   66.2万个——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66.2万个,“扫黄打非”工作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是网络监督还是抹黑污蔑?党员干部遭遇网络侵权,能举报吗?

07
2020-01
  近日,我中心就接到举报,有人在某论坛发布多篇贴文,“揭露”某地政府部门党员干部宁某、李某的“恶劣行径”,称二人收取当地企业巨额贿赂,放任其进行非法集资活动。贴文引起当地纪检部门关注,而调查却发现贴文内容不实,非法集资确有其事,但与宁某、李某毫无关系,贴中所说的贪污、包庇行为更是无稽之谈。发贴人遭遇非法集资被骗后,未选择正当维权途径,通过互联网诬告泄愤。为吸引眼球、耸人听闻,贴文还进行过度解读,将其他受害人因骗自杀与之关联,引发大量传播及负面评论,致使两名党员干部名誉受损,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当地纪检部门查明后立即协同当地网信部门向我中心说明这一情况,请求删除相关信息。我们在对举报材料一一审核后,协调相关网站对侵害党员干部名誉权的贴文依法予以删除,及时维护了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互动交流的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捏造是非、中伤他人。一些党员干部因违法违纪、不担当不作为被网民检举揭发,一些党员干部却因敢担当敢作为被恶意中伤、诬告抹黑。个别人利用公众对贪污腐败的关注和痛恨,在网上肆意诬告陷害党员干部,这异化了监督权利。一直以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积极受理针对各级党员干部的网络侵权信息举报,严格把关,认真核实,对那些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恶意中伤党员干部的有害信息依法依规及时处置。为的就是维护敢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保护干部声誉,让他们消除“得罪人”的顾虑,卸下“不敢管”的包袱,更好履职奉献,同时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有关规定,举报人应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遇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可以直接向纪检监察等机关依法如实举报。本着对举报人、对党员干部负责的原则,我们在受理处置网络上关于党员干部的不实信息时,也会要求相关部门提供证明材料。对待网络监督,领导干部要正确面对。对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的网络信息,也要及时澄清。只有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网络监督才能真正发挥效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建设性力量。

2019年我国“扫黄打非”工作十件大事

04
2020-01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1月3日公开了2019年我国“扫黄打非”工作十件大事,其中包括组织开展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打击涉黄网络直播平台、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加大对网络犯罪打击力度等。   这十件大事是:   一、第32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19年1月17日,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2019年“扫黄打非”工作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思想文化环境。   二、组织开展五大专项行动   全国“扫黄打非”部门于3月至11月,按照中央有关部署,紧紧围绕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作主线,集中开展“清源2019”“净网2019”“护苗2019”“秋风2019”“固边2019”五个专项行动,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经过不懈努力,五大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深入整治网络文学领域乱象   2019年3月至8月,针对网络文学领域存在的低俗色情问题,“扫黄打非”部门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转办相关重点线索347条,部署北京、上海查处晋江文学城、起点中文网、米读小说、番茄小说等违法行为并公开曝光。各地查办相关刑事案件10起、行政案件67起,约谈网站70余家。   四、严厉整治网上低俗信息   2019年4月至12月,“扫黄打非”部门开展网上低俗信息专项整治,重点清理网络传播淫秽色情和夹杂淫秽色情信息内容;以“性”为卖点,不适合传播的内容;宣扬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网络恶搞、调侃等迎合低级趣味的内容;宣扬暴力、血腥、恐怖、残酷的内容等。整治中,严厉处罚了一批传播低俗信息的企业,指导主要互联网企业明确判别标准,加强内容审核,督促落实主体责任。   五、持续打击涉黄网络直播平台   全年,各地执法部门坚持落地查人,查办一批涉黄直播大案要案,如湖北黄冈破获“3·01”特大网络淫秽色情直播案,跨境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打掉注册会员90万人的“花花”APP。同时,大力落实中央五部门关于加强直播平台管理的意见,强化网络直播基础管理,非法直播平台管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扫黄打非”进基层再上新台阶   2019年7月3日,全国“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现场会在安徽合肥召开,进一步推动进基层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建立“扫黄打非”基层站点66.2万余个,创建全国进基层示范点三批次500个,80%的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标已实现,逐步发挥出更大作用。   七、组织开展国庆节前专项行动大督查   2019年9月16日至2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中宣部、工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等七部门,组成6个督导检查组,对北京、山西、吉林、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宁夏等12省区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整改,推动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切实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八、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加大对网络犯罪打击力度   2019年10月21日,最高法、最高检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解释》明确对网络犯罪进行全链条惩治,为开展网上“扫黄打非”工作提供了有力有效的刑事法律支撑。   九、八部门联合引导规范教育类APP健康发展   在中央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学习类APP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2019年8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部门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严格“进校园”审查备案制度。   十、“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乡村行活动扎实开展   2019年7月10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指导腾讯公司启动开展“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2019乡村行活动。截至12月,会同12个省区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为全国50多个地区24万名乡村中小学生及留守儿童带去内容生动的网络安全课。各地自发举行网络安全课授课活动5000余场,参与学生及老师86万余人次。“护苗”正面教育引导工作获得群众称赞。
1页,每页10条记录,当前第1